B-2轰炸机,是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式轰炸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1997年,首批六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一共只生产21架。每架B-2造价为24亿美元。
B-2轰炸机,是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式轰炸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1997年,首批六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一共只生产21架。每架B-2造价为24亿美元。
B-2“幽灵” 战略轰炸机
1989年7月17日
1997年4月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
飞翼
双发
超音速
2人
21.03米
52.43米
5.18米
56,699千克
四台通用电气F118-GE-110发动机
168,422千克
972千米每小时
11,668千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冷战正酣,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拦截机,为能隐秘的突破苏联防空网,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要求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入了具体议事日程。
最终确定的诺斯罗普的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飞翼,没有垂尾或方向舵,从正上方看B-2就像一个大尺寸的飞去来器。B-2的平面图轮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成,机翼前缘与机翼后缘和另一侧的翼尖平行。飞机的中间部位隆起以容纳座舱、弹舱和电子设备。中央机身两侧的隆起是发动机舱,锯齿状进气口布置在飞翼背部,每个发动机舱内安装两台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翼尖并不是平行于气流方向,而是进行了切尖以平行于另侧机翼前缘,除了翼尖外,整个外翼段没有锥度,都为等弦长机翼。机身尾部后缘为W形锯齿状,边缘也与两侧机翼前缘平行。由于飞翼的机翼前缘在机身之前,为了使气动中心靠近重心,也需要将机翼后掠。
B-2没有垂尾,与传统飞机不同。该机呈偏航中性,也就是说当B-2向左或向右转弯时,不会产生回中的气动力。B-2由机翼外段后缘的诺斯罗普专利减速板-方向舵负责偏航控制,减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两侧开裂,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不对称开裂时作为方向舵使用。由于飞翼表面的附面层的存在,减速板-方向舵至少要开裂5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
B-2A中央机身两侧的发动机舱内安装了4台GE F118-11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每台额定静推力8,618千克。
B-2A机载雷达为AN/APQ-181相控阵雷达,这种相控阵有2个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小,抗电子干扰能力强。工作模式共有21种,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千米距离内地表的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千米。另外还可让B-2A轰炸机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遂行轰炸任务。
B-2轰炸机的两个旋转弹架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用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外翼段内部的大多数空间被油箱占据,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身下方并列布置了两个大型弹舱,每个弹舱可挂载波音研制的先进旋转式挂架,可挂载8枚908千克级弹药,也可安装两个炸弹挂架组件以挂载常规弹药。经过航电与装备性能提升后的B-2A可以携带AGM-154联合距外武器和GBU-28型5,000磅激光制导炸弹;此外,也可以携带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
40,000 磅(18,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Mk 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总携带数为 80 枚)
27,000 磅(12,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750磅等级集束炸弹(总携带数为 36 枚)
16具旋转挂架(Rotary Launcher Assembly,RLA):可携带2,000磅等级武器(如Mk 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或B-61及B-83核弹)。
B-2轰炸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争,这是投入服役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战。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首次投入实战的B-2轰炸机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当场炸死来自新华社的邵云环、《光明日报》的许杏虎和朱颖三名中国记者,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其中一枚JDAM未当场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之后中国方面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轰炸,可能是对中国此前反对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报复,因此向美国提出强烈的抗议,北约解释这是误炸。
2003年3月,B-2投入伊拉克战场,一架B-2在28日晚上首次实战投放了两颗2130千克的新型EGBU-28制导炸弹,炸毁了巴格达市内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通讯塔。这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大的炸弹。
2008年2月23日,一架编号89-0127(命名为堪萨斯幽灵号)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平安获救。调查显示B-2轰炸机在起飞前,24个传感器之中的三个传感器被水汽损伤,测得错误的大气资讯,导致飞控电脑错误计算起飞所需的飞行速度和上升角度。尽管机上两名飞行员试图修改错误资讯,但并不成功,飞机随即冲向地面爆炸起火。
2010年2月,B-2轰炸机(编号:88-0332)华盛顿幽灵号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地面启动时四台发动机中的一台发生火灾,同时损坏了发动机舱和其他部件。这架B-2于2014年1月9日修复完成重新入役。
2013年3月28日,美国空军派出两架B-2隐形轰炸机前往韩国参加韩美联合军演“秃鹫”。这是美国首次派遣可携带核武器的B-2隐形轰炸机赴朝鲜半岛进行实弹演习。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3日早上,美国空军一架B-2隐形轰炸机在飞行途中遇紧急情况,在科罗拉多泉机场迫降。
2003年6月,美国空军计划按照B-2超地平通信计划,在B-2轰炸机上增装Link-16数据链。应用Link-16数据链数据,将令B-2驾驶员实时获知飞机所处位置。
2003年9月10日,美国空军的一架在尤他州试验靶场,一次投放了80颗227千克的JDAM炸弹,轰炸了长度不到1609米的模拟小型机场。每颗JDAM炸弹都经过了单独编程,以理想的角度和航向,各自攻击了的预定目标。
2004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官员表示将向怀特曼空军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隐身涂层的B-2轰炸机,这标志着B-2的隐身和雷达改进工作达到关键里程碑。
2004年12月,在俄克拉荷马州廷克空军基地,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AWACS)机队与该基地的全球力量轰炸机联合试飞工作队联合对B-2A隐身轰炸机实施Link-16数据链综合验证试验。
2006年4月,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材料与制造委员会的工程师们,与B-2系统小组和材料专家一起,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材料成批生产问题。此问题直接影响美空军B-2轰炸机机队的作战可维护性,进而影响到作战可用性。
2006年9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雷声公司表示,它们已向美国国防部建议一种逐年推进的增量式渐进升级途径,在未来许多年内对B-2进行改进。
2006年10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希望其B-2A轰炸机可作为试验平台,对美空军的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所需要的技术、武器和作战概念进行验证和评价。
2007年1月2日,美空军轰炸机主管称,空军对B-2隐身轰炸机进行一系列升级。有些升级工作已经完成,还有一些仍在规划中,有的将提前10年以上进行规划。
2007年3月,美国空军已经通过了B-2隐身轰炸机的主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提议的改进这种轰炸机的卫星通信系统的计划,同意该公司开始研制和验证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以便使B-2隐身轰炸机发送和接收战场信息的能力提高约100倍。
2007年6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与波音公司签署一份历时62个月、价值1.71亿美元的系统开发和验证(SDD)合同。该合同是美国空军B-2隐身轰炸机新型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的第一个增量升级项目。
2007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着手研究为美国空军的B-2隐身轰炸机装备新型的30000磅(13620千克)级钻地弹(penetrator weapon)。
2007年11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为B-2隐身轰炸机雷达改进计划(RMP)开发的新型雷达天线试验装置(DTU)的安装、综合和首飞。
2008年1月,驻密苏里州Whiteman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509轰炸机联队宣布,该基地的武器专家将重达30000磅(13620千克)的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搭载在幽灵(Spirit)隐身轰炸机的弹舱内。
2008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用于升级B-2A隐身轰炸机飞行管理系统(FMS)的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发完成了第一阶段。
2010年1月,美国空军利用B-2A隐身轰炸机完成了一次使用人造混合燃料飞行验证。美国空军可选燃料验证办公室主管Jeff Braun透露,此次验证过程中,一架B-2从Whiteman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了一次训练。
2010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B-2轰炸机雷达现代化项目(RMP)的系统开发和演示阶段(SDD)。
2012年3月,五角大楼宣布一项价值200亿美元、历时10年的现代化改良B-2部队的计划。改进的主要领域是全面更换过时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装备程序,以应对未来越发复杂的“潜在敌人”防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