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10“野马”,是1965年北美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造的一款涡桨双座双发空中前进控制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机。它可以携带3吨的外部弹药,飞行3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OV-10“野马”,是1965年北美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造的一款涡桨双座双发空中前进控制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机。它可以携带3吨的外部弹药,飞行3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OV-10“野马” 空中前进控制机/近距离空中支援机
1965年7月16日
1969年10月
1995年(美国)
北美公司
平直翼
双发
亚音速
2人
12.67米
12.19米
4.62米
3,127千克
两台盖瑞特(Garrett)J76-G-416发动机
6,552千克
452千米每小时
2,298千米
(1)内置武器:安定翼中安装四挺M60C7.62毫米机构,或机腹炮塔安装一门20毫米加农炮(仅OV10D);(2)最大载弹量:四个安定翼下挂架、两个机翼下挂架和一个机身下挂架一共可携带1632千克(3600磅)炸弹/火箭弹/照明弹/导弹。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委内瑞拉黎巴嫩哥伦比亚德国摩洛哥
YOV-10A原始样机。OV-10A原始的生产版本。OV-10C泰国出口版本。OV-10D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开发的第二代“野马”。OV-10E委内瑞拉的出口版本。OV-10E出口印尼版本。
OV-10可用于进行前进空中控制、空中火力侦察、直接对地支援、直升机护卫。另外还被用于放射性侦察,战术空中观察、火炮以及舰炮定位、战术航空作战的空中控制、低空航拍等。在越战中,为海军陆战队的地面行动提供了大量的直接空中火力支援和战术情报信息。2010年,美国空军再次购买100架“野马”螺旋桨战机,计划于2012年开始装备部队。2013年6月23日晚,菲律宾空军在巴拉望海域坠落了一架飞机,飞机型号为OV-10“野马”轻型攻击侦察机,机上当时有2名飞行员。几天来,菲律宾军方一直在寻找失事飞机的残骸和失踪的飞行员,不过截止到目前飞机的残骸仍然没有打捞上来,也没有发现飞行员的踪影。在事故发生后,曾有菲律宾媒体猜测失事飞机是在执行对中国南海仁爱礁夜航侦查任务时遭遇不测的。对此,菲律宾空军发言人予以否认,并声称有关侦查仁爱礁的传闻没有根据,失事飞机只是执行正常的训练任务。此前菲律宾OV-10“野马”攻击侦察机的主要任务是在棉南老岛侦查当地反政府武装的动向。但从今年年初起,至少有12架OV-10“野马”被调到中国南海附近的巴拉望省执行监视任务。
美军在长期实战中得出一条经验,即近距空中(对地)支援之成败,90%取决于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是否迅速与准确。这就是FAC(ForwardAirController,“前进航空控制官”)诞生的条件与历史背景。FAC的出现,是空军近距战术支援的延伸和改革。早在二战时期,美国陆航(空军之前身)中已经出现类似于FAC的角色,但当时叫做TACP,即战术航空控制小组。其成员包括一名控制官和若干名通信兵。TACP的任务是深入前沿,将欲打击的目标位置和状况、地形、气象以及敌我阵地界线,还有所需炸弹的类别、飞机攻击方式和顺序等情报通知飞行编队,并在事后对攻击效果进行实地分析与评估。到朝鲜战争时期,战术空军对这种要求更为迫切。由于喷气飞机的速度大大提高,使近距火力支援的难度陡增,而效果下降。当时出现的少量地面FAC搭乘步兵的吉普车或坦克潜入战斗最前沿,利用便携式电台对前来支援的攻击飞机予以现场诱导和指挥。很显然,还是用这样的老办法不免有些过时。于是出现了将FAC“送上天”的想法。这就是后来问世的空中FAC。然而一开始并未为他们配备专用座机,只是凑合着坐进T-6特克森式教练机的后座进行前线侦察和空中诱导。6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陆战队需要一种轻型飞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1964年罗克威尔公司生产了七架原型机,1965年7月16号,第一架OV-101965年7月16号首飞。OV-10野马是北美公司专为所谓“反游击战(COIN)”研制的多座双发多用途战术侦察攻击机。又称“万能COIN机”,也是FAC所使用过的最大机型。后来OV-10大量装备了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场上大显身手。
肩部安装的直翼;双尾桁,其中装有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机身带吊舱;大型吹制成型座舱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