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战鹰式战斗机由寇帝斯公司(Curtiss)以该公司先前设计生产的P-36战斗机的机体加上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V-1710-19液冷式发动机而成的新战斗机。
P-40战鹰式战斗机由寇帝斯公司(Curtiss)以该公司先前设计生产的P-36战斗机的机体加上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V-1710-19液冷式发动机而成的新战斗机。
P-40 “战鹰/小鹰”
1941年5月22日
1958年(巴西空军)
寇蒂斯公司
平直翼
单发
亚音速
1人
10.16米
11.38米
3.76米
2,812千克
阿里逊V-1710-81发动机
4,014千克
552千米每小时
1,738千米
(1)内置武器:机翼中安装6挺勃朗宁0.3英寸机枪;(2)最大载弹量:机翼下或机身挂弹架最大可携带680千克(1500磅)炸弹。
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埃及芬兰法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荷兰新西兰南非俄罗斯土耳其英国
P-40B(首个量产型号)机翼上装有4挺0.30英吋机枪,发动机整流罩上方另有两挺0.50英吋机枪,因记取了英国对早期外销型战斧的批评,机上已配备防护装甲板与自封油箱。P-40B的运动性评价当时算是高水平,特别是滚转能力出众,在P-40家族中也算是比较灵敏的一个型号。但是引擎在高空的输出下降太快,难当重任。但在3000米以下低空还能与轴心国的同期主力战机如Bf109E一搏高下。P-40C型开始配备改良式的自封油箱和增加对地武装挂架,因重量增长导致性能进一步恶化。P-40D型开始改称Hawk87系列,换装1150匹马力的艾力森V-1710-39发动机,为了配合新发动机大改机鼻,取消发动机上方的武装配置,将武装4挺0.50机枪全集中至机翼上,机枪的口径也统一换成0.50英吋。从D型开始P-40的可靠性与生存性进一步提高,结构之强韧可说是过剩的程度,代价是增加的重量吃掉了成长不多的马力,更使运动性比起先前型号相形下降。P-40E型将0.50机枪进一步提升至6挺。P-40F型改装成了梅林发动机能为P-40提升高空性能,但因为此款发动机只有一级增压器而P-40F总重又大幅增加,故高空性能提升不如预期。即使如此,在15000呎以下高度仍能勉强抗衡Bf109F这等对手。P-40L型鉴于改装梅林引擎仍无法有效提高高空作战效能,以减去两挺机枪/减少燃料/部分装甲与机载设备为代价、轻量版的梅林动力P-40L诞生。令人意外的是性能依然差强人意,没有飞跃性的提升,而减少火力/装甲与航程的做法反而受到部分飞行员恶评,认为如此牺牲之下仅仅得到不明显的性能增益,反而失了P-40系列最重要的优点,得不偿失。而搭载的V-1650-1动力和最佳工作高度虽有提升,但可靠性和抗损性反不如艾利森V-1710发动机。也由于1943年开始美制梅林V-1650量产方向转换(改装二级增压器)与优先配额问题(P-51),供给P-40的梅林引擎一度遭遇短缺问题。因此在陆航已有高档机P-38/P-47/P-51撑场而使P-40屈居二线、且P-40使用者多倾向宁可牺牲性能也要可靠性/实用性的情势下,P-40又开始用回国产动力V-1710。P-40K就是换上较新的V-1710-73发动机,为提高安定性而在垂直尾翼前缘安装弧形鳍状套件的P-40E。因为充其量也只是空力修正小改版,性能上与P-40E没有本质上的差异。P-40M就是长胴型P-40K。换装V-1710-81(-F20R)的改型。引擎改善了输出曲线但马力峰值反而降低了,故飞行性能依然没有明显的长进。P-40N(1943年末,P-40迎来了产量最大的最终系列)P-40N仍使用无涡轮增压的V-1710一级增压发动机。不过使用了新设计的轻型结构,仅些微牺牲了强度(因原本就强度过剩)但大幅简化了生产与维护工时。N系列第一批量产型为P-40N-1-CU。这是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型号,仍使用V-1710-81作为动力来源,但提高了该引擎的输出峰值。与先前的Hawk87系机种相比,P-40N-1武装减少至4挺.50重机枪,削减部分装甲、减少内油量与除去部分机载设备,也仅保留最低限度的外挂能力。在这等呕心沥血的减重工程下P-40N-1终于获致了惊人的进步:空重仅余6000磅(2722kg),为Hawk87系列中最轻者,只比初期的Hawk81系重些。标准作战重量7400磅,最大载重8850磅。P-40N-1同时也是量产型P-40中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水平极速飞破600km/h门槛的机种,可在3200m高度飞出608km/h的最高速度。同时绝对升限也大幅提高到11650m。飞到4572m高度费时6分42秒。总体飞行性能超越以往任何一款P-40,不仅是速度与爬升率、连加速性和运动性都明显改善,寇帝斯证明了只要细心处理,即使不搭载梅林动力P-40也能拥有像样的中高空作战能力。
总体来说,P-40仅能在中低空凭借服役当时还算优势的火力以及强横结构、适度装甲取得优势;随着新机种的服役,大多数P-40很快的退居二线或是担任训练的任务。飞虎队(AmericanVolunteerGroup-AVG)的P-40机首处通常会画上鲨鱼大嘴和利眼,原本用意是令其状似鲨鱼。此创意是沿用自北非RAF澳大利亚籍部队P-40的涂装。关于此涂装与队名的传说相当多,但将当年与事者的证言多方汇整后,最可信者为:长期躲警报的中国百姓看到该队伍在空中神勇的与日军交战并占据上风,极为振奋,但衡阳附近居民长期居住内陆,不识鲨为何物,见其血盆大口的涂装,直觉地将之认作"会飞的老虎"。此恰与成语如虎添翼相符,口耳相传、以讹传讹下便成“飞虎队”。美国志愿飞行团的人员听到这个误传反而非常喜欢,既独特也有中国风味,颇能突显自身单位的存在感,便传达给上层并获得了相同的意见,最终获得许可后成为对媒体宣传上的正式名称。这就是日后扬名海外的飞虎队名称之由来。中美空军的P-40曾参加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等战役,长期和日机(如日本陆军的一式战斗机‧隼)争夺制空权。和“战斧”一样,英国皇家空军是P-40的主要出口客户,在那里,P-40的绰号是“小鹰”。尽管在4572米(15000英尺)的高度,P-40性能较差,但作为战斗一轰炸机,它仍是成功的,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中都得到了使用。在美国服役的P-40得到的绰号是“战鹰”,后来的变种机型均采用了帕卡德公司的“梅林(Merlins)”发动机和阿里逊V-1710发动机。大多数采用“梅林”发动机的P-40F0311架)都有着加长的机身,这也为后来的“战鹰”所采用,加长了20英寸后,飞机低速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性有所提高。到1944年12月,最后一架P-40N交付时,已经生产了11600架“战鹰”。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将这些飞机用于太平洋、中、缅、印、北非和地中海的战场,在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不久,“战鹰”就退役了。
1937年7月美国陆航订购了最初的寇蒂斯XP-40原型机,实际上是把第10架P-36A(SerialNo38-10)的星型发动机换成艾利森V-1710-19发动机(艾利森-13)而改型来的。用后机身下的散热器进行冷却。1938年10月首飞。后来对此原型机作了修改,把散热器向前移到发动机下面,外观才与日后的P-40接近。军械包括一挺7.62毫米和一挺12.7毫米机头机枪。在美国服役的P-40得到的绰号是“战鹰”,后来的变种机型均采用了帕卡德公司的“梅林(Merlins)”发动机和阿里逊V-1710发动机。大多数采用“梅林”发动机的P-40F0311架)都有着加长的机身,这也为后来的“战鹰”所采用,加长了20英寸后,飞机低速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性有所提高。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直列发动机;外突的散热器通风口位于螺旋桨桨彀下面;备注:它与早期“战斧”的主要区别在于极大地改进了机头外观,把鄂下散热器往前移,从而抬高了螺旋桨推力线,起落架有所缩短,机身背部中线往下降并调整了轮廓。对前机身的调整也意味着机头机枪移到了机翼处,把勃朗宁0.3英寸机枪换成了0.5英寸,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E型和出口的P-40D又有不同,它在机翼中安装了6挺机枪,而出口型是4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