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在“蚊”式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双发战斗机,公司名称D.H.103,尺寸较“蚊”式稍小,各项性能已经基本上达到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1944年7月28日首飞,1945年入役,未参加二战战斗。生产215架,服役到1955年。
二战末期在“蚊”式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双发战斗机,公司名称D.H.103,尺寸较“蚊”式稍小,各项性能已经基本上达到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1944年7月28日首飞,1945年入役,未参加二战战斗。生产215架,服役到1955年。
德哈维兰大黄蜂(Hornet)战斗机
1944年7月28日
1945年
1955年
平直翼
双发
亚音速
1人
11.48米
13.72米
4.93米
7,094千克
两台Rolls-Royce Merlin 130/131活塞发动机,功率 2*2070马力
9,480千克
760千米每小时
4,828千米
(1)机炮:四门20毫米机炮。(2)炸弹:可带900千克炸弹。
大黄蜂F1战斗机版本,建成60架。大黄蜂PR2光电侦察型,建成5架。大黄蜂F3战斗机版本,建成132架。大黄蜂FR4战斗机侦察型,建成12架。海大黄蜂F20在英国的航空母舰服务,建成79架。海大黄蜂NF21海军航空兵夜间战斗机,搭载梅林134分之133引擎,建成72架。海大黄蜂公关22照相侦察版本,建成2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