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级护卫舰,全称为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其命名源自1812年战争的美国海军英雄少校奥利弗·哈泽德·佩里),本级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护卫舰,主要装备防空武器的导弹护卫舰,首舰于1977年12月建成服役,也是美国战后建造的数量最多的护卫舰,仅至1988年,美国就建造了60艘,并向近十个国家和地区输出,2015年9月29日,美国海军隶下的佩里级末舰考夫曼号(USS Kauffman FFG-59)退役确定,至此,美国海军隶下的佩里级全级舰退役完毕。
佩里级护卫舰,全称为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其命名源自1812年战争的美国海军英雄少校奥利弗·哈泽德·佩里),本级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护卫舰,主要装备防空武器的导弹护卫舰,首舰于1977年12月建成服役,也是美国战后建造的数量最多的护卫舰,仅至1988年,美国就建造了60艘,并向近十个国家和地区输出,2015年9月29日,美国海军隶下的佩里级末舰考夫曼号(USS Kauffman FFG-59)退役确定,至此,美国海军隶下的佩里级全级舰退役完毕。
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
1975年6月
1976年9月
1977年11月
现役
“布鲁克”级护卫舰
巴斯钢铁厂
2000-5000吨
214人
138米
13.7米
4,100吨
4500海里/20节
30节
佩里级起源于7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小埃尔莫·R·朱姆沃尔特的Project-60高低混合舰队计划中低档部分的舰艇,最初划分为巡逻护卫舰(Patrol Frigate,PF),这是二次大战时代一种低档次的巡逻舰艇,吨位多在一千吨上下。这个计划预定大量生产一种便宜的次等护航舰来替代大批二次大战时代建造、届龄退役的老旧护航舰艇,主要功能是在低威胁环境下为次要舰队(包括两栖舰队、勤务舰队等)与民用船团进行反潜和防空护卫工作,或者是担负主战舰队的外围护航以及某些巡逻任务。与护航驱逐舰(DE)类似,佩里级被视为一种次等护航舰艇,战力与功能有限,但成本较低,能建造较多的数量弥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等舰队主力舰艇的不足。因此,本级舰在造价、排水量、人力上都有严格限制,当然也不能采用较高档或完整的装备。
佩里级从1970年9月展开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在1972年4月,美国海军确认由Gibbs&Cox公司进行细部设计,并在同年10月将首舰佩里号(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ex-PF-109)的建造合约颁给贝斯钢铁造船厂(Bath Iron Work,BIW),价值9440万美元。BIW厂在1973年5月展开首舰的施工设计,同年12月开始切割钢板。
首舰佩里号最初预定的编号为PF-109,接续在二次大战时代建造的96艘塔科马级护卫舰(Takoma class,PF-3~108)之后;然而1975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颁布新分类标准之际,PF与护航驱逐舰(DE)一并改列为护卫舰(FF) ,因此佩里级遂改成导弹护卫舰(FFG),佩里号的舷号也改成接续在布鲁克级(Brooke class DEG-1~6)护航驱逐舰之后。首舰佩里号(USS Perry FFG-7)在1975年6月安放龙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然后在12月17日成军。第二艘佩里级的服役于1980年4月2日成军,与首舰相差两年多,这是吸收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原型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由海军参与造船厂的作业,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的工程中。
与过去美国海军护航驱逐舰相同,佩里级以反潜作战任务为重心,同时加装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系统。舰上搭载两架LAMPS轻型空载反潜直升机(LAMPS MK I即SH-2海妖直升机,LAMPS MK III即SH-60直升机,以往的美国护航舰只搭载一架),能维持更久的空中反潜巡逻。依照朱姆沃尔特的原始构想,佩里级将与Project 60另一种重要的低档舰艇──制海舰形成反潜搭配,由四艘佩里级与一艘制海舰组成一个小型的反潜特遣舰队,平时部署在前线担任监视巡逻主力,开战之后撤回后方并改由主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进入前线,而制海舰/佩里级的编组则担负船团反潜护航或者主动在大西洋上寻找并列杀苏联潜艇,其角色可说是二次大战大西洋上英美以护航航空母舰与护航驱逐舰运用的翻版。
与同时期各国水面舰艇相同,佩里级的上层结构由铝合金制造;虽然此种材料拥有重量轻、延展性好的优点,但却有着燃点低的致命缺陷 ,这种问题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之后开始被各国海军注意。除了耐火性差之外,佩里级这类采用钢质舰体与铝合金上层结构的舰艇,由于两种材料应力传导特性不同,在长年操作使用后容易会发生结构强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船舰运动普遍比较激烈或者服勤海况较差,结构承受的应力破坏就会更为明显 。
佩里级的舰体配重并不理想,呈现舰艏、舰尾受力过大,但舰体中段相对较轻的情况,这是因为舰艏有MK-13导弹发射器,舰尾有RAST辅助降落系统的钢缆绞盘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但位于舰舯的LM-2500燃气涡轮机偏偏又是重量最轻的舰用主机(相较于蒸汽动力与柴油机);于是,佩里级的舰体经常出现“舯拱”现象,也就是舰艏与舰尾下沉,中央拱起,而“舯拱”的后果就是舰体中段底部受力扭曲过大,导致较上层的舱壁裂开进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佩里级,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说是“可损耗”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敷设凯夫拉(Kevlar)装甲板以强化防护能力的舰艇,指挥与电子设备舱室配备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弹药库与主机舱则以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与16mm厚的钢质装甲保护。凯夫拉装甲板乃是在两片钢板之间加入由聚酰脂合成物制成的复合材料防弹夹层,此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佳与耐腐蚀等特性。凯夫勒碳纤维的比重只有1.44,强度是同重量钢板的5倍,自由震动衰减性能为钢板的8倍,最高防弹能力可达钢板的10倍。
佩里级的作战系统是“小型战术资料系统”(Junior Tactical Data System,JTDS),是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载作战系统──“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 Tatical Data System,NTDS)的简化版,以两部UYK-7主计算机(一具整合于MK-92负责处理目标追踪,一具用于火控管制)为核心,战情中心(CIC)设有一具MK-106与一具MK-107显控台, 功能包括搜索追踪、作战控制、发射器指示、武器发射和发射后评估,其中MK-106专门负责操作CAS组合天线系统,MK-l07负责操作STIR雷达,两台显控台均能显示舰上搜索雷达的讯号。
JTDS与NTDS 在完成之初都属于集中构型的舰载战斗系统,所有的处理能力都集中于少数几台主计算机上 。JTDS与MK-92的组合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自动接战能力的自战系统,从目标侦测、威胁判断分类与火控锁定都可自动完成,人员只需监视其运作,并在最后决定是否要加以攻击 ,而接战过程则完全交给MK-92火控系统负责。JTDS只预设了Link-14单向电报打字数据链,而标准的Lnk-11双向自动数据链则列为客户选择配备。 较早建造的佩里级一开始配备只具接收功能的Link-14数据链,而非当时美国海军制式、收发功能兼备的Link-11,使之无法协同舰队进行长距离整合防空作战,后来这些早期的佩里级才以Link-11取代Link-14。
反潜方面,作为一种舰队护航舰艇,佩里级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美国护航驱逐舰不同。首先,佩里级配备音鼓尺寸较小、侦测距离较低的SQS-56中频舰首声纳, 而不是先前美国惯用的SQS-26大型低频声纳。SQS-56虽然具有抑制杂波的特性,十分适合在浅海作业,但是在大洋上的侦测距离比SQS-26逊色不少。佩里级也是第一种没有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护航 舰艇。对照先前的护航舰,佩里级在反潜方面唯一的改进,就是能够收容/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舍弃低频声纳与阿斯洛克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舰上已经配备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为了压低成本而不得不做出牺牲;先前美国海军建造的布鲁克级护卫舰同时有阿斯洛克、SQS-26大型声纳、一架反潜直升机与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结果造价过于昂贵,原订10艘的数量只好减为6艘。
此外,ASROC的操作模式系根据舰首声纳的直线探测结果来进行射击,最大有效射程在10公里 以内;首艘佩里级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决定在后续舰纳入拖曳阵列声纳,其侦测距离成长数倍,势必只能派遣直升机飞到声纳接触区域,利用声纳浮标或沉浸声纳进行精确标定,再投掷鱼雷攻击 。因此,新一代SQR-19拖曳阵列声纳(可达第三汇声区)与LAMPS-3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直接导致阿斯洛克的重要性下降。可惜佩里级服役之后,由于预算因素,只有部分舰艇才装备SQR-18/19拖曳阵列声纳。 佩里级的反潜火控系统是AN/SQQ-89(V)2,由于佩里级没有ASROC,因此AN/SQQ-89(V)2省略了MK-116火控计算机,并且只有两个OJ-452显控台。
佩里级配备一具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能实施船团外围的远程对空监视。佩里级配备标准SM-1防空导弹系统,舰首装有一座能容纳40枚导弹的MK-13单臂发射器,主要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此外也能容纳至多9枚鱼叉导弹 (标准的配置为36枚标准SM-1导弹与4枚鱼叉导弹),使佩里级毋须装置鱼叉导弹专用的MK-141四联装发射器 。相较于上一代的鞑靼(Tartar)防空导弹,SM-1采用全固态电子组件以及电动驱动装置,因此暖机备便的时间大幅缩短。
佩里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MK-75 76mm舰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授权美国生产的型号)的军舰,由于舰首装置了MK-13导弹发射器,使得MK-75被挤到上层结构机库前方。负责导控MK-75舰炮与标准SM-1防空导弹的是一套MK-92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位于舰桥上方的组合天线系统(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为标准SM-1提供照明导引的“分离标定与照明雷达”(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由SPG-60照明雷达的天线与荷兰STIR后端组成);CAS将一 具高转速(每分钟60转)搜索天线与一具火控照明天线整合在一起(共享发射机),当搜索天线发现目标后,便能立刻将照明天线转向目标并展开照射,加快反应时间,这是佩里级因应苏联潜射反舰导弹威胁的重要措施。
通过CAS与STIR,佩里级上一次能导控两枚标准SM-1进行接战,分别由STIR与CAS天线各负责一枚 (一般而言,佩里级接战短程目标时使用CAS进行照明,接战远程目标时则使用STIR照明雷达)。到了80年代,所有的佩里级都装置了一门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位于机库顶端。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号(01)
“悉尼”号(03)
“达尔文”号(04)
“墨尔本”号(05)
“纽卡斯尔”号(06)
巴林
“塞卜哈”(原“杰克-威廉坶斯”号,FFG24)号(90)
埃及
“穆巴拉克”号(原“科普兰”号,FFG 25,现舷号F 911)
“塔巴”号(原“加勒瑞”号,FFG26,现舷号F 916)
“沙玛尔皋克”号(原“法利昂”号,FFG22,现舷号F 901)
“托什卡”号(原“刘易斯B·普勒”号,FFG 23,现舷号906)
波兰
“卡兹梅尔兹·普拉斯基上将”号(原“克拉克”号,FFG11,现舷号272)
“科西阿斯科上将”号(原“塞兹”号,FFG 14,现舷号273)
西班牙
“圣玛利亚”号(F81)
“维多利亚”号(F82)
“努曼西亚”(F83)
“蕾娜·索菲亚”号(原“美利坚”号,F84)
“纳瓦拉”号(F85)
“卡纳里亚斯”号(F 86)
中国台湾
“成功”号(1101)
“郑和”号(1103)
“继光”号(1105)
“岳飞”号(1106)
“子仪”号(1107)
“班超”号(1107)
“张骞”号(1109)
“田单”号(1110)
土耳其
“加济安泰普”号(原“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号,FFG 16,现舷号F490)
“吉雷松”号(原“安特里姆”号,FFG 20,现舷号F491)
“盏坶利克”号(原“弗莱特雷”号,FFG 21,现舷号F 492)
“加里波利”号(原“雷德”号,FFG30,现舷号F493)
“古克西达”号(原“马伦”号,FFG27,现舷号F494)
“盖迪兹”号(原“约翰A·摩尔”号,FFG19,现舷号F495)
“古科瓦”号(原“塞缪尔·埃略特·莫里森”号,FFG 13,现舷号F496)
“古克苏”号(原“伊斯托辛”号,FFG 15,现舷号F 497)
美国
“麦金纳尼”号(FFG 8)
“布恩”号(FFG 28)
“斯蒂芬·格罗维斯”号(FFG 29)
“约翰·霍尔”号(RG32)
“贾勒特”号(FR333)
“安德伍德”号(FFG 36)
“克罗姆林”号(FFG 37)
“柯茨”号(FFG 38)
“多伊尔”号(FFG 39)
“哈利伯顿”号(FFG40)
“麦克拉斯基”号(FFG41)
“克拉格林”号(FFG42)
“撒克”号(FFG 43)
“德沃特”号(FFG45)
“伦兹”号(FFG 46)
“尼古拉斯”号(FFG 47)
“范德格里夫特”号(FFG48)
“罗伯特·布雷德利”号(FFG49)
“泰勒”号(FFG50)
“加里”号(FFG51)
“卡尔”号(FFG 52)
“霍斯”号(FFG53)
“福特”号(FFG54)
“埃尔罗德”号(FFG55)
“辛普森”号(FFG 56)
“鲁本·詹姆斯”号(FFG57)
“塞缪尔·罗伯茨”号(FFG 58)
“考夫曼”号(FFG59)
“罗德尼·戴维斯”号(FFG60)
“英格拉姆”号(FFG 61)
在同时期世界上的三千吨级中/低档 舰艇舰艇中,佩里级的作战能力堪称十分齐全,防空有SM-1区域防空导弹系统、长程对空搜索雷达,反潜方面可携带两架10吨级SH-60反潜直升机 、侦测距离远达第三汇聚区的SQR-19拖曳阵列声纳以及鱼雷,还配备反舰导弹,这样的作战能力已经足以作为许多小国的主战舰艇。然而以高强度作战标准而言,佩里级的反潜与防空能力都不算专精; 更重要的是,佩里级的许多重要系统与结构设计都秉持着次等护航舰艇“能省则省”的原则,许多装备没有备援系统,而舰体结构强度与生存设计也打了折扣;因此对其他几个采用佩里级作为第一线主力舰艇的国外客户而言,无论是作战能力、战场存活性或使用寿命都留下了 一些缺憾。
虽然如此,整体而言,佩里级在同吨位舰艇中堪称功能齐全,服役期间 的表现也算是十分称职,算得上美国海军史上一种出色的经典设计。她的后继者是多功能濒海战斗舰(LCS),吨位比佩里级稍低,同样是低成本、大量建造的次等护航舰,不过无论在理念以及基本设计上都截然不同;LCS已经不再是以反潜任务为主的传统护航舰艇,而是采取攻势作为、在交战前线滨海区域附近活动的作战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