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级战列舰(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种战列舰,在旧日本海军中本为“巡洋战舰”,于1931年金刚级改称为高速战列舰,因为已经不再拥有现役的巡洋战舰,所以1934年日本帝国海军废除了巡洋战舰(战斗巡洋舰)此类舰种。
金刚级战列舰(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种战列舰,在旧日本海军中本为“巡洋战舰”,于1931年金刚级改称为高速战列舰,因为已经不再拥有现役的巡洋战舰,所以1934年日本帝国海军废除了巡洋战舰(战斗巡洋舰)此类舰种。
金刚级/Kongo战列舰
1911年1月17日(金刚号战列舰)
1913年8月16日(金刚号战列舰)
1944年11月21日被击沉(金刚号战列舰)
河内级战列舰
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扶桑级战列舰
英国维克斯船厂(金刚号战列舰)
10000-50000吨
太平洋
1,221人
219.4米
31.02米
36,600吨
8000海里/14节,改装后9800海里/18节
30节
(1)四座联装35.6厘米45倍口径主炮。(2)14门152毫米口径副炮。(3)12门127毫米高角炮。(4)24挺25毫米机枪(1944年94挺)。
金刚
金刚级服役期间进行两次大规模改装。第一次大改装从1923年开始,至1931年结束,金刚级从1931年起改称战列舰。第二次改装工程1933年开始,至1936年结束。其中比睿号因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改装成训练舰,未进行第一次大改装,在1930年代曾多次担任日本天皇检阅海军的“御召舰”。除了两次大规模改造外,在战争期间由于航空兵力的威胁快速增加,因此再次强化对空火力并安装雷达。由于日本战列舰大多速度不足,因此有着高速的金刚级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多次编入机动舰队担任航空母舰护卫任务,虽然在开战时舰龄已近30年,但金刚级在日本所有战列舰中出勤率是最高的,也参加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大多数大规模海战。
1911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海军大臣以组建八八舰队的名义提交的扩充海军军备提案。旧日本海军特别重视舰队中的快速打击力量,决定优先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为了引进先进的造舰技术,首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建造,其余三艘在日本建造。1913年8月金刚号完工。日本成为继英国、德国之后装备战列巡洋舰的国家。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是旧日本海军最后一艘从国外订购的主力舰。同级舰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图纸在日本船厂自行建造,于1915年全部建成。其中,榛名号、雾岛号是首次由日本民间造船厂承建的大型主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日是同盟关系,英国海军曾试图租借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抗衡德国海军,被日本回绝。
具备英国式的长艏楼船型和高大的三脚主桅。舰艏既非垂直型舰艏也不同于飞剪型舰艏,船头向前弯曲,在水线以上垂直,水线以下向后弯曲过渡到船底,形成日本军舰独特的“双曲线级舰艏”。配备八门由英国维克斯公司根据日本要求研制的14英寸口径主炮(研制期间对外称12英寸炮)。主炮炮塔布局参考英国海军狮级战列巡洋舰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中心线向艏、艉方向各布置两座,与英国海军虎号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类似。动力系统采用油煤混烧锅炉、蒸汽轮机。防御装甲与同期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