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型/旅大级中国051型驱逐舰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参照苏联56型驱逐舰(据苏联方面说法是参照更早的41型“不惧”级(Neustrashimy)驱逐舰)的资料自主设计,是当时中国研制的最大吨位的水面作战舰艇。由于051型首舰被国外情报机关发现在大连建造,并停泊在旅顺港,所以该型驱逐舰被北约命名为“旅大”级驱逐舰,由于早期保密的原因,较之于其官方型号,北约命名代号更为人所熟悉。
051型/旅大级中国051型驱逐舰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参照苏联56型驱逐舰(据苏联方面说法是参照更早的41型“不惧”级(Neustrashimy)驱逐舰)的资料自主设计,是当时中国研制的最大吨位的水面作战舰艇。由于051型首舰被国外情报机关发现在大连建造,并停泊在旅顺港,所以该型驱逐舰被北约命名为“旅大”级驱逐舰,由于早期保密的原因,较之于其官方型号,北约命名代号更为人所熟悉。
旅大级驱逐舰
1968年12月24日
1970年7月30日
1971年12月31日
8艘现役,8艘退役,1艘爆炸事故沉没
051型,051D型,051Z型,051DT型,051S型(计划中止),051G1/G2型,05舰加装直升机系统
051B型驱逐舰(旅海级)
大连造船厂
2000-5000吨
268人
132米
12.8米
3,670吨
36节
2座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4座76式双联装37毫米炮;4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炮;2座三联装“海鹰”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75式12管火箭深弹发射器;64式深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架2座。
051型各舰最初只有舷号没有正式命名(某些原有非正式的舰名来自该舰传承原有老旧舰艇的建制),在役各舰于1986年根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正式命名。1978年3月9日160舰在湛江麻斜基地码头于20时40分发生爆炸,22时55分沉没,导致大量伤亡,舰体严重受损,无法修复而报废。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以来的最严重的一起军舰自爆沉没事故。民间流传称有船员因个人原因蓄意制造爆炸。1980年5月18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即“东风五”)实验,106舰、107舰、108舰(以上隶属第二护卫群),131舰、132舰(指挥舰)及162舰(以上隶属第一护卫群)等六舰担负为赴太平洋参加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的测量船队护航、警戒的任务。1985年11月,132舰为首的编队首次远赴印度洋访问南亚三国。198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任司令员萧劲光大将逝世,在132“合肥”舰举行骨灰撒放仪式。2006年11月,165“湛江”舰参加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2008年奥运会期间,107“银川”舰参与安全保卫任务作为海上安保指挥舰。200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108“西宁”舰担任阅兵式基准舰,110“大连”舰担任分列式检阅舰。
1957年中国从苏联获得了56型火炮鱼雷驱逐舰部分图纸资料以及部分配套设备的图纸和样品,在此基础上着手开始自行研制国产驱逐舰,1959年提出研制,因中苏关系破裂以及三年困难时期导致研制计划一度搁置,1963年研制计划重提(研制代号“051”)。1966年6月六机部正式下达试制051型驱逐舰的任务,由在湖北武汉的701所承担总体研究设计和整体方案,总设计师为李复礼、潘镜芙(副)。051型首制舰“济南”舰1968年12月24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当时舷号223)。1971年12月31日首制舰交付海军北海舰队,由于舰上部分设备因研制进度拖延没有装舰,只能以后补装。早期还遇到电磁干扰技术问题。1974年底051型舰设计定型。定型后继续研制051型指挥舰(为远程导弹试验的护航舰由指挥舰作指挥)。051型后续舰由大连造船厂、上海中华造船厂、广州造船厂三个造船厂承担,在1970年和1991年之间建造。051型共建成了17艘。
舰型上与苏联的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很相似。舰体为高干舷平甲板型,V型舰艏,全舰划分15个水密隔舱,保证相邻三个舱进水舰体不沉标准,舰体上层建筑分三段,前为舰桥,舯部、艉部各有一座甲板室,布置有双烟囱与双桅杆(三脚桁架式),051型外型布局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舰艇风格。051型导弹驱逐舰的主要攻击武器是“海鹰-1号”反舰导弹。1967年3月,中国海军决定将海鹰-1号岸舰导弹改型为海鹰-1号舰舰导弹(HY-1J),装备051导弹驱逐舰,以解决原计划装舰的上游-1号舰舰导弹射程不足(仅为40千米)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