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枪的发展始于约翰·勃朗宁在1896年的设计,1908年美国军队对其进行全面测试后完成。军方对柯尔特/勃朗宁设计基本满意,但仍然要求做一些改进。M1911的设计堪称完美,1911年开始装备美国军队。
该手枪的发展始于约翰·勃朗宁在1896年的设计,1908年美国军队对其进行全面测试后完成。军方对柯尔特/勃朗宁设计基本满意,但仍然要求做一些改进。M1911的设计堪称完美,1911年开始装备美国军队。
0.45英寸1911A1型自动手枪
柯尔特制造有限公司(美国,康涅狄格州)
大口径
11.43毫米
219毫米
1.13千克
7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美军加上其他盟国的定货量足足有250万支(包括M1911和M1911A1)。为了能及时交货,美国政府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分担生产任务。战争期间生产的M1911Al握把护板的材料由原来的胡桃木改为褐色塑料。到战争结束时,仅是美国陆军就有270万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1A1手枪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M1911A1仍被广泛采用,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缩短的M15指挥官型,不同长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枪等等,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比赛型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军械部评估了M1911手枪的战斗表现,要求柯尔特公司进行改进,改进项目在1923年完成。通过试验的新枪于1926年6月25日被美军正式采用,并重新命名为0.45英寸口径M1911A1自动手枪。此后,该枪在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再进行大的改动。此外有许多外国公司或政府获得柯尔特-勃朗宁的授权而生产不同口径的M1911型号。
M1911A1在柯尔特M1911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准星加宽,研制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sight,一种平头厚叶片准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门组成的枪用机械瞄具,由曾任美国转轮手枪协会主席的帕特里奇发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击锤加长,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扣机距离缩短,增加防滑纹。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