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65“小牛”(英语:AGM-65Maverick),也称“幼畜”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为近距离空中支援而开发的空对地战术导弹(AGM),射程48公里。它能有效地打击各种战术目标,包括装甲单位、防空设备,舰艇,地面运输部队及燃料储存设施等。该弹有7种改型,分别为“小牛”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和G型,其代号为AGM-65。
AGM-65“小牛”(英语:AGM-65Maverick),也称“幼畜”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为近距离空中支援而开发的空对地战术导弹(AGM),射程48公里。它能有效地打击各种战术目标,包括装甲单位、防空设备,舰艇,地面运输部队及燃料储存设施等。该弹有7种改型,分别为“小牛”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和G型,其代号为AGM-65。
AGM-65“小牛”空对地战术导弹
休斯导弹系统公司,雷神公司
1965年
近程导弹
2.49米
0.305米
220千克
43.4千米
近炸引信/ 触发引信
伊朗
在基本型AGM-65A基础上,“小牛”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了一个由AGM-65A/B/C/D/E/F/G/H共8个型号组成的完整的战术空地导弹系列,其性能水平跨越第2、3代空地导弹,除AGM-65C型未进入现役和AGM-65H已经投产、即将服役外,其余型号有的已停产、但均在服役,并大量外销出口。“小牛”各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导引头和战斗部不同。其中,AGM-65A/B采用电视制导;AGM-65D/F/G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可以昼夜使用;AGM-65C/E采用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它们必须利用地面通用激光设备或机载激光系统进行激光指示。AGM-65A/B装有56.75千克的聚能装药射流与56.75千克的爆破战斗部,而AGM-65E/F/G装有136.2千克高能炸药爆破杀伤战斗部。聚能装药射流与爆破战斗部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和其它的加固目标。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A-6、A-10、AV-8B、F-16、F-4G、F/A-18等飞机共发射了5000多枚“小牛”式空对地导弹,发射成功率约为80-90%,取得较好的战果。此外,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飞机还首次挂载AGM-65G2完善型“小牛”空地导弹,使用新型程序保障系统和目标指示装置,装配可在发射前后搜索并截获目标的热视自导弹头。该型导弹在1999年南斯拉夫战争中得到初步试验应用,成功摧毁了坦克装甲设备、仓库、桥梁等目标,战斗使用效果约为97%,其前型号这一指标从未超过90%。不过,AGM-65G改型导弹在从低空、中距发射攻击坦克目标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导弹最初是为摧毁大型目标而研制的,如桥梁、掩体、电站等,美空军司令部并未计划用来攻击装甲设备,在伊战中积极应用的原因是G型“小牛”导弹战斗部威力较大,重135千克,是AGM-65D型战斗部重量的2倍多,无论是对小型还是大型目标,都有较高的战斗使用效果。据悉,五角大楼计划将把此前生产的AGM-65G导弹全部改制为AGM-65G2型。
AGM-65“小牛”空对地战术导弹是由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局AGM-65系统项目办公室负责的项目,由休斯飞机公司和雷锡恩公司研制并生产。1965年开始设计,1968年7月工程发展,1969年12月首次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71年7月开始投产,1973年1月基本型AGM-65A开始进入美国空军服役,研制费用144.7百万美元,采购费465.5百万美元,总计465.5百万美元,制造样弹102枚,从1971年7月投产到1978年5月停产,共生产AGM-65A型导弹20100枚,月生产率800枚,单价2.3万美元。
“小牛”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后掠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后部,十字形尾舵位于弹体尾部,舵面偏转角±35°,圆柱形弹体由4块1/4圆弧的弯板铆接而成,弹体内部采用舱段式结构,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3个舱段,前舱段装制导与控制电子设备,中舱段为弹体结构部分,后舱段为飞行控制部分。各型号导弹的气动外形布局相同,使用同一种弹体结构、自动驾驶仪和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均采用1台双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但型号不同。该系列导弹采用两种战斗部与引信。具有全天候、全环境作战使用能力,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广泛用于现代战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牵头发动的四次高技术局部战争,取得较好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