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AA-1)苏/俄AA-1型空对空导弹,是苏联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一代空空导弹。前苏联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的K-5(军用型号PC-2y)。西方给这种雷达制导的导弹取名为AA-1,绰号“碱”。K-5之后的苏制空对空导弹被依次取名为AA-2、AA-3、AA-4等。
K-5(AA-1)苏/俄AA-1型空对空导弹,是苏联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一代空空导弹。前苏联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的K-5(军用型号PC-2y)。西方给这种雷达制导的导弹取名为AA-1,绰号“碱”。K-5之后的苏制空对空导弹被依次取名为AA-2、AA-3、AA-4等。
K-5(AA-1)空对空导弹
第293厂第2试验设计局
20世纪50年代初
近程导弹
1.88米
0.178米
0.58米
82千克
7千米
雷达波束
2,045千米/小时
在K-5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K-5M和K-51(军用型号PC-2yc)等改进型导弹,主要装备带有“绿宝石-2”机载雷达的前苏联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
作为雷达型空空导弹,该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由于采用驾束式制导,必须与载机的火控雷达配合工作,使载机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时,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超过10千米,由搜索转为自动跟踪的距离为3.2千克,可发射导弹的距离为2.5千米,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推力限制不超过4.5千米,导弹的作战高度受地杂波影响不低于2000米,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AA-1“碱”是苏联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空空导弹,也是苏联国土防空截击机用来拦截敌轰炸机的第一种雷达型空空导弹,由位于莫斯科附近的希姆基地区的第293厂第2试验设计局——现在的“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前身,在50年代初开始设计,于1956年投入批生产,1957年首次装备米格-17П歼击机,70年代初停产,随后退出现役。该导弹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K-5(K-5)和И(Izd.1),空军使用代号为РС-1У(RS-1U)。
苏联AA-1空空导弹(K-5)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由5个舱段组成,4个舵面在前,4个三角形弹翼在后;其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雷达波束制导。在导弹飞向目标期间,需机载火控雷达始终照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