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长征三号充分继承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该火箭全长44.8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可以把1600千克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长征三号充分继承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该火箭全长44.8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可以把1600千克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984年
西昌卫星基地
44.56米
3.35米
长征三号甲(CZ-3)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成功之后新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各方面的技术性能比长征三号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长征三号甲火箭的一、二级与长征三号的一、二级相同,三级则是新研制的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比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大两倍多。火箭全长52.5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时为2600千克。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同步轨道卫星。1994年2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地将两颗卫星送入轨道;1995年11月30日又成功地将东方红2号卫星送入轨道。截止19978年共计发射三次,全部成功。长征三号乙(CZ-3B)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新研制的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为芯级,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结构形式捆绑四台液体助推器。火箭全长54.838米,芯级最大直径8.45米,运载能力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时为5000千克。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可单星或多星发射。1996年2月15日首次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失败。1998年7月18日将法国制造的鑫诺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截止2005年4月12日将亚太六号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共计发射6次,其中失败一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为目前中国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商用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这枚火箭首次采取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复合制导方式,确保卫星精确入轨。长征三号丙(CZ-3C)在研制长三乙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还研制了另外一种型号:长征三号丙。长三丙火箭也是采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芯级,但在一级周围只捆绑了两个助推器,其他部分基本与长三乙相同,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00公斤。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CZ-3C)是一枚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以经适应性更改后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作为芯级,捆绑两枚液体助推器而构成。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是继长征三号甲与长征三号乙之后长征三号甲系列的又一成员。除在它的一级一绑有两个助推器外,它的其余结构部分、分系统与长征三号乙火箭基本相同。它的推出为用户根据有效载荷的质量和任务要求而灵活选用长征火箭拓宽了范围。
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因第三级二次启动后未能正常工作而未进入转移轨道,仅进行了通信试验,或基本成功。截止到1997年共发射12次,其中失败2次。火箭主要用于发射我国的东方红2号和东方红2号甲等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该火箭曾于1990年4月7日首次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开始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CZ-3)是一枚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其一、二子级基本上与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的一、二子级一致,三子级采用了具有高空二次启动能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