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捷克的LT-38轻型坦克是很有名气的一种坦克。除了它本身的性能不错之外,还由于德国人利用它制造出一系列变型车,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LT-38轻型坦克,德国人称德国人称为38(t)。PZ.38(t)是捷克斯洛伐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捷克的LT-38轻型坦克是很有名气的一种坦克。除了它本身的性能不错之外,还由于德国人利用它制造出一系列变型车,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LT-38轻型坦克,德国人称德国人称为38(t)。PZ.38(t)是捷克斯洛伐克
LT-38轻型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厂
30年代初
履带式
四对
4人
4.61米
2.14米
2.4米
9,500千克
42公里/小时
250公里
PZ.38(t)共生产了1411辆,其中最终型的G型就有325辆,正面装甲更加厚到50毫米,尽管在1942年以后,此车就已经是落伍的车种,但德军的二线单位仍大量使用,甚至到了战争后期还以各式变种车款继续活跃(主要在东战线),共计有以下变种。MarderIII驱逐战车(panzerjager)
随着捷德因为苏台德区问题及随后的幕尼黑会议造成的紧张局势,捷克军方除了动员备战,向斯柯达厂催促尽快生产LT-38。1938年岁末,20辆先导生产车即进入捷克装甲部队服役。1939年3月16日,德国并吞捷克,LTvz.38也就跟着被德军接收,由于其性能与初期型的PZ.III三号坦克旗鼓相当,加上性能优秀,结构简单又耐用,因此德军乃将其配属于第七、第八装甲师,并且命斯柯达厂继续生产,同时改编号为PZ.38(t)。
30年代后期,CKD公司在LT-24组克出口型的基础上,对其行动部分和发动机加以改进,制成了NHP—S坦克,斯柯达公司则推出LT-35坦克改进的S一26坦克。捷克陆军部通过对比试验认定,TNHP—S坦克的实用性较好。捷克陆军部性能评定委员会所组织的这次大型试验,历时达4个月,坦克的累计行程达5558km,其中包括1533km的恶劣路面,考核是比较严格的。试验结果表明,TNHP—S坦克的越野性能相当不错。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而原来的LT一35坦克每侧是8个小直径负重轮。这一点也成为识LT-38和LT-35坦克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随后,捷克陆军部正式将了TNHP—S坦克定名为LT-38轻型坦克,时间是1938年7月1日。型号中的38,代表定型的年份。
LT-38坦克的战斗全重为9.4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斯可达公司制造的37mm反坦克炮,可发射穿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和LT-35的一样;LT-38坦克和LT-35坦克的主要不同点在推进系统上。LT-38坦克上采用的是6缸水冷汽油机,其气缸容积7.15L(LT-35坦克上汽油机的为8.5L),最大功率为125hp(91.9kW)。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部分采用平衡悬挂装置,弹性元件是半椭圆形片状弹簧,每侧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另有两个托带轮。由于发动机功率的提高,再加上对行动部分作了重大改进,使得LT-38坦克的机动性比LT-35的有较大的提高,与LT-35坦克的大部分相同,只是车体和炮塔的项部、车体底部的装甲厚度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