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车装有自动撞锤,每分钟可发射6~8发炮弹,炮弹发射后,后盖打开,撞锤会向炮膛压入空气将炮管内的烟雾从炮口挤出。驾驶员位于SO-120前部中央,车长在左,炮塔居中,动力和传动装置后置。采用液压悬挂系统,车底距地高度调节范围为100毫米~450毫米。该车还具备完全两栖能力,在水中由车后的两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入水前打开舱呋排水泵。竖起驾驶员前面的两个防浪板。
该车装有自动撞锤,每分钟可发射6~8发炮弹,炮弹发射后,后盖打开,撞锤会向炮膛压入空气将炮管内的烟雾从炮口挤出。驾驶员位于SO-120前部中央,车长在左,炮塔居中,动力和传动装置后置。采用液压悬挂系统,车底距地高度调节范围为100毫米~450毫米。该车还具备完全两栖能力,在水中由车后的两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入水前打开舱呋排水泵。竖起驾驶员前面的两个防浪板。
SO-120榴弹炮
1985年
4人
6.02米
2.63米
2.3米
8,700千克
60公里/小时
500公里
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未知有改型车,但2S23(8×8)自行榴弹炮/迫击炮车(请参阅该条)采用略微改装的2S9炮塔。与2S9-同使用的1V118炮兵侦察车和1V119炮兵火控车都采用BMD-1的底盘。
最初装备当时的苏联空降师,后又装备其他部队。
120毫米SO-10(工业号为2S9)“秋牡丹”(Anona,Anemone)自行榴弹炮/迫击炮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于1985年首次对外亮相。最初装备当时的苏联空降师,后又装备其他部队。该车实际上为BTR-D空降突击运输车的改装车型(后者又是在BMD-1空降战车基础上开发的),采用改进的车体,加装120毫米2A51后装式迫击炮。炮塔可左右各旋转35°,武器俯仰范围为-4°~+80°,迫击炮最大射程为8855米。
车体类似于BMD-l空降战车,但炮塔较大,炮塔正面倾斜,侧面呈曲线,后部为圆形,120毫米炮与车体前部平行。车体正面倾斜明显,车顶水平,驾驶员舱盖居中,驾驶员左侧有一个舱盖,炮塔位于车体中央。车体侧面和车后竖直,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有五个托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