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配置
空警-2000安置的主要雷达系统的天线为南京14研究所开发的三面电子扫描相控阵列(ESA)。不同于俄罗斯的A-50或美国E-3,俄美预警机的天线为旋转罩型天线,通过360度旋转来实现雷达信号的全方位覆盖。而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不旋转,是由雷达罩内的三个ESA天线模块被放置成三角形,通过电子扫描来提供360度的覆盖。
中国制造的雷达系统性能并不如以色列的费尔康系统,最多可以跟踪60~100个目标的同时,引导了十几个作战单位进行全天候的作战行动。机载通讯和数据传输系统由基本设备和补充设备组成,可保障预警机与作战飞机、其他兵种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交换数据,此外,还可使机组人员与操纵人员相互交换信息。空警-2000装备的通讯和数据传输设备包括:超短波电台(最大通讯距离350公里)、短波电台(最大通讯距离2000公里)、K波段卫星通讯站和内部通讯系统。该型的自备防护系统包括:导弹来袭告警系统、红外诱饵和干扰物自动发射器。
空警人员
空警-2000机组乘员17人,分空勤和战勤两组。其中空勤组5人:飞行员、副驾驶、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其中机长负责整架飞机的空中安全,副驾驶操控飞行,领航员担当无线电导航任务,通信员掌管短波超短波的空中联络,空中机械师则负责飞行过程中的机务维护,例如监控发动机及飞机各大系统的工作参数。战勤组有11人,职位包括指挥长、引导员、雷达情报员、雷达操作员、电子对抗情报员、通讯操作员等。在具体分工方面,预警机探测到的战场态势或者相关信息,是有战勤组获得的。他们把信息传送回指挥系统供其分析决策,或者在地面指挥机关的授权下,由预警机直接引导歼击机进行作战。有的情况下,预警机可以引导战斗机利用其机载雷达发现目标;而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预警机就需要全程引导战斗机飞行,直至其目视发现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战勤组要不断将信息通报给空勤组机长,唯有如此紧密协同方能保证预警机发挥出最大作战效能。通常每架预警机需要配备多个乘组,做到歇人不歇机。
探测预警
空警-2000的基本功能是空中预警。其装备的有源相控阵三坐标雷达,采用固定碟形天线。它以电子扫描的方式进行目标探测,较传统的旋转扫描雷达,可对目标实施不间断跟踪,跟踪速度快,准确率高。天线阵列上的独立发射和接收模块,可完成多目标搜索、监视、跟踪,并能实施地图测绘。该型的探测雷达为固定三片设计,呈三角构型安装,能够360度全方位扫描覆盖,特别擅长于探测速度较高的空中或海上目标。空警-2000投入空军服役,扩展侦察能力,加强对电子情报、电磁情报、无线电情报收集,提高战斗机效能60%以上。
空警-2000雷达功率强、天线直径大,以及使用高速计算机和专用降噪技术,其目标探测可以达到360度全方位覆盖,能够跟踪、探测数百个空中、地面、海上目标,引导数十批目标,探测距离、角分辨等性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E-3型预警机的机械扫描雷达为例,它的天线每分钟转动5~6圈,对一个目标的扫描周期约10秒,确定一个目标并建立起跟踪航迹,需要3~6次扫描,用时30~60秒。而空警-2000仅需数秒,相应空情数据刷新率远高于E-3型预警机。由于预警机采用固态器件,装备结构简单而实用,工作可靠性较高。在作战应用中,与地面远、中、近程雷达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体化防空预警网,有效地弥补了地面雷达远距、低空、超低空探测盲区,使空军从原来立足于地基的静态侦察预警网,转变成了空基地基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的侦察预警网,扩展了战略预警空间,加长了战略预警时间。
指挥跨越
空警-2000的成功研制和部署使用,不仅使中国在武器装备体系功能上弥补了空中预警探测的空白,而且在防空作战指挥上也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这对于人民防空由“立足境内”转向“立足境外”具有划时代意义。
空警-2000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空中指挥。作为空中机动指挥平台,空警-2000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全面掌握空中态势,进行战场监控,综合、处理、分析、研判各种信息,及时为各级指挥员和各种作战兵力提供态势判断,并负责将己方作战力量及时引导至有利的战术位置,以创造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条件。特别是在中、远距空战中,预警机的实时情况通报和准确指挥引导,对己方作战力量及时发现目标、连续跟踪目标、正确战术机动、集中优势火力,具有关键作用。
空警-2000装备的电子侦察系统,可以探测预警雷达探测距离以外的电子辐射源,以尽远截获目标,通过迅速测定、处理和比对目标参数,提高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目标的截获率。预警探测雷达,能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实时获取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及速度等信息,形成对不同批次、不同性质目标的连续跟踪、监视。在敌我识别系统对目标进行敌我识别后,再由信息处理系统对目标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综合。综合后的信息既可直接显示在预警机的指挥控制台上,也可通过数据链,以语音、视频、文本等格式,或以作战态势图、作战指令等形式,分发给位于空中、地面或海上的指挥平台,指挥、引导己方的陆、海、空作战力量对敌实施攻击。
同时,当我通信系统遭受干扰破坏,或者前出作战单元的通信距离超出最大作用范围时,空警-2000的机载通信设备还可实施空中转信,以保持指控平台和武器平台之间的信息联通。如此,防空作战就能做到防则预有准备、攻则直指要害。
一名美国空军高级官员在分析空警-2000给中国防空作战带来的影响时说,与其关注中国的武器装备体系因此填补了一项空白,不如关注这项空白的填补会给中国的防空作战指挥带来划时代变革。因为,即便只配置4架空警-2000,在一场局部战争中,中国也将因此而具备24小时全疆域防空预警和指挥作战能力。中国或将就此抛弃他们一直奉行的“诱敌深入”作战指导,转而奉行攻势作战。
融合战力
空警-2000的成功研制和部署使用,不仅使中国在军事力量构成上增添了新型元素,而且在力量体系内聚上也实现了从“离散”到“融合”的跃升。这对于加快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具有促进性意义。
空警-2000集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情报集成、指挥控制于一体,是空中作战的信息系统节点和空中战场枢纽,不仅具有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功能,还具有多种作战力量融合功能。它所装备的通用数据链,既能将目标探测、定位、识别、跟踪、监视信息实时分发给授权的指挥平台和武器平台,还能接收进入战场信息系统的指挥平台和武器平台上传的相关信息,按照用户需求,生成新格式、新形式、新内容的信息,下传给特定用户。这种在线式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为分布于不同维度的离散型作战力量融合于一体化作战体系,开辟了技术通道。
比如,空警-2000可以将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多批次空中目标信息,同时分发给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空域、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陆、海、空作战平台,使其依据预警机的指示,实施精确打击,做到信息火力融合、力量体系融合。